採用強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體內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遠喪失其生長繁殖能力的措施•·◕•☁,稱為滅菌╃↟。滅菌常用的方法有化學試劑滅菌•│、射線滅菌•│、乾熱滅菌•│、溼熱滅菌和過濾除菌等╃↟。可根據不同的需求•·◕•☁,採用不同的方法•·◕•☁,如培養基滅菌一般採用溼熱滅菌•·◕•☁,空氣則採用過濾除菌╃↟。
2.滅菌效果監測
2.1壓力蒸汽滅菌效果的監測
2.1.1壓力蒸汽滅菌效果的監測包括物理監測法•│、化學監測法•│、生物監測法和B-D測試•·◕•☁,應遵循WS 310.3要求╃↟。
2.1.2標準生物測試包的製作方法如下│↟•₪·:
a)標準指示菌株│↟•₪·:嗜熱脂肪桿菌芽孢•·◕•☁,菌片含菌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
b)標準測試包的製作│↟•₪·:有16條41cm×66cm的全面手術巾製成╃↟。製作方法│↟•₪·:將每條手術巾的長邊先折成3層•·◕•☁,短邊折成2層•·◕•☁,然後疊放•·◕•☁,製成23cm×23cm×15cm的測試包╃↟。
c)標準生物測試包或生物PCD的製作方法│↟•₪·:將至少一個標準指示菌片裝入滅菌小紙袋內或至少一個自含式生物指示劑•·◕•☁,置於標準試驗包的中心部位即完成標準生物測試包或生物PCD的製作;
d)培養方法│↟•₪·:經一個滅菌週期後•·◕•☁,在無菌條件下取出標準試驗包的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腖水培養基中•·◕•☁,經56℃±1℃培養7天•·◕•☁,(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產品說明書執行)•·◕•☁, 觀察培養結果╃↟。
e)結果判定 陽性對照組培養陽性•·◕•☁,陰性對照組培養陰性•·◕•☁,實驗組培養陰性•·◕•☁,判定為滅菌合格╃↟。陽性對照組培養陽性•·◕•☁,陰性對照組培養陰性•·◕•☁,實驗組培養陽性•·◕•☁,則滅菌不合格•·◕•☁,同時應進一步鑑定實驗組陽性的細菌是否為指示菌或是汙染所致╃↟。自含式生物指示物不需要做陰性對照╃↟。
f)小型壓力蒸汽滅菌器因一般無標準生物監測包•·◕•☁,應選擇滅菌器常用的•│、有代表性的滅菌包製作生物測試包或生物PCD•·◕•☁,置於滅菌器難滅菌的部位•·◕•☁,且滅菌器應處於滿載狀態╃↟。生物測試包或生物PCD應側放•·◕•☁,體積大時可平放;
g)採用快速壓力蒸汽滅菌程式滅菌時•·◕•☁,應直接將一支生物指示物•·◕•☁,置於空載的滅菌器內•·◕•☁,經一個滅菌週期後取出•·◕•☁,規定條件下•·◕•☁,觀察結果╃↟。
h)可使用一次性標準生物測試包•·◕•☁,對滅菌器的滅菌質量進行生物監測╃↟。
i)注意事項│↟•₪·:
1)監測所用菌片或自含式菌管應取得衛生部消毒產品衛生許可批件•·◕•☁,並在有效期內使用╃↟。
2)如果1天內進行多次生物監測•·◕•☁,且生物指示劑為同一批號•·◕•☁,則只設一次陽性對照即可╃↟。
2.1.3 B-D測試方法如下│↟•₪·:
a)B-D測試包的製作方法B-D測試包由100%脫脂純棉布或100%全棉手術巾摺疊成長30cm±2cm•│、寬25cm±2cm•│、高25cm-28cm大小的布包•·◕•☁,將B-D測試紙•·◕•☁,放入上述布包的中間•·◕•☁,製成的B-D測試包的重量要求為4kg±0.2kg╃↟。或採用一次性使用或反覆使用的B-D測試包╃↟。
b)B-D測試方法 測試前先預熱滅菌器•·◕•☁,將B-D測試包水平放於滅菌櫃內滅菌車的前底層•·◕•☁,靠近櫃門與排氣口底前方;櫃內除測試包外無任何物品•·◕•☁,在134℃溫度下•·◕•☁,時間不超過3.5min•·◕•☁,取出測試包•·◕•☁,觀察B-D測試紙顏色變化╃↟。
c)結果判定B-D測試紙均勻*變色•·◕•☁,說明B-D試驗透過•·◕•☁,滅菌器可以使用;變色不均說明B-D實驗失敗•·◕•☁,可再重複一次B-D測試•·◕•☁,合格•·◕•☁,滅菌器可以使用•·◕•☁,不合格•·◕•☁,需檢查B-D測試失敗原因•·◕•☁,直至B-D測試通過後該滅菌器方能使用╃↟。
2.2乾熱滅菌的效果監測
2.2.1乾熱滅菌效果的物理監測法•│、化學監測法和生物監測法•·◕•☁,應遵循WS 310.3的要求╃↟。
2.2.2標準生物測試管的製作方法如下│↟•₪·:
a)標準指示菌株│↟•₪·: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孢•·◕•☁,菌片含菌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
b)標準生物測試管的製作方法│↟•₪·:將標準指示菌片分別裝入滅菌中試管內(1片/管)
c)監測方法│↟•₪·:將標準生物測試管•·◕•☁,置於滅菌器難滅菌的部位•·◕•☁,即滅菌器與每層門把手對角線內•│、外角處放置2個含菌片的試管•·◕•☁,試管帽置於試管旁•·◕•☁,關好櫃門•·◕•☁,經一個滅菌週期後•·◕•☁,待溫度降至80℃時•·◕•☁,加蓋試管帽後取出試管╃↟。並設陽性對照和陰性對照;
d)培養方法│↟•₪·:在無菌條件下•·◕•☁,加入普通營養肉湯培養基(5ml/管)•·◕•☁,36℃±1℃培養48h•·◕•☁,觀察初步結果•·◕•☁,無菌生長管繼續培養至第7天;
e)結果判定│↟•₪·:陽性對照組培養陽性•·◕•☁,陰性對照組培養陰性•·◕•☁,若每個指示菌片接種的肉湯管均澄清•·◕•☁,判為滅菌合格│↟•₪·:若陽性對照組培養陽性•·◕•☁,陰性對照組培養陰性•·◕•☁,而指示菌片之一接種的肉湯管渾濁•·◕•☁,判為不合格•·◕•☁,對難以判定的肉湯管•·◕•☁,取0.1ml接種於營養瓊脂平板•·◕•☁,用滅菌L棒或接種環塗勻•·◕•☁,置36℃±1℃培養48h•·◕•☁,觀察菌落形態•·◕•☁,並做塗片染色鏡檢•·◕•☁,判斷是否有指示菌生長•·◕•☁,若有指示菌生長•·◕•☁,判為滅菌不合格•·◕•☁,若無指示菌生長•·◕•☁,判為滅菌合格╃↟。
f)注意事項│↟•₪·:監測所用菌片應取得衛生部消毒產品衛生許可批件•·◕•☁,並在有效期內使用╃↟。
2.3過氧化氫低溫等離子滅菌和低溫甲醛蒸汽滅菌的效果監測
過氧化氫低溫等離子滅菌和低溫甲醛蒸汽滅菌的效果監測應遵循WS 310.3的要求╃↟。
2.3.1每天使用時應至少進行一次滅菌迴圈的生物監測•·◕•☁,監測方法遵循附錄D的要求
D.1官腔生物PCD或非管腔生物監測包的製作
採用嗜熱脂肪桿菌芽孢生物指示物製作官腔生物PCD或非管腔生物監測包;生物指示物的載體應對過氧化氫無吸附作用•·◕•☁,每一載體上的菌量應達到1×106CFU,所用芽孢對過氧化氫氣體的抗力應穩定並鑑定合格•·◕•☁,所用產品應符合國家相關管理要求╃↟。
D.2官腔生物PCD的監測方法
滅菌官腔器械時•·◕•☁,可使用官腔生物PCD進行監測•·◕•☁,應將官腔生物PCD放置於滅菌器內難滅菌的部位(按照生產廠家說明書建議•·◕•☁,遠離過氧化氫注入口•·◕•☁,如滅菌艙下層器械擱架的後方)╃↟。滅菌週期完成後 立即將官腔生物PCD從滅菌器中取出•·◕•☁,生物指示物應放置56℃±2℃培養7d(或遵循產品說明書)•·◕•☁,觀察培養結果╃↟。並設陽性對照和陰性對照(自含式生物指示物不用設陰性對照)╃↟。
D.3非官腔生物監測包的監測方法
滅菌非官腔器械時•·◕•☁,應使用非官腔生物監測包進行監測•·◕•☁,應將生物指示物置於特衛強材料的包裝袋內•·◕•☁,密封式包裝後•·◕•☁,放置於滅菌器內難滅菌的部位(按照生產廠家說明書建議•·◕•☁,遠離過氧化氫注入口•·◕•☁,如滅菌艙下層器械擱架的後方)╃↟。滅菌週期完成後立即將非官腔生物監測包從滅菌器中取出•·◕•☁,生物指示物應放置56℃±2℃培養7d(或遵循產品說明書)•·◕•☁,觀察培養結果╃↟。並設陽性對照和陰性對照(自含式生物指示物不用設陰性對照)╃↟。
D.4結果判定
陽性對照組培養陽性•·◕•☁,陰性對照組培養陰性•·◕•☁,實驗組培養陰性•·◕•☁,判定為滅菌合格╃↟。陽性對照組培養陽性•·◕•☁,陰性對照組培養陰性•·◕•☁,實驗組培養陽性•·◕•☁,判定為滅菌失敗;同時應進一步鑑定實驗組陽性的細菌是否為指示菌或是汙染所致╃↟。
2.3.2應每週監測一次•·◕•☁,監測方法遵循附錄E的要求
E.1管腔生物PCD或非管腔生物監測包的製作
採用嗜熱脂肪桿菌芽孢生物指示物製作管腔生物PCD或非管腔生物監測包;生物指示物的載體應對甲醛無吸附作用•·◕•☁,每一載體上的菌量應達到1×106CFU,所用芽孢對甲醛的抗力應穩定並鑑定合格•·◕•☁,所用產品應符合國家相關管理要求╃↟。
E.2官腔生物PCD的監測方法
滅菌官腔器械時•·◕•☁,可使用官腔生物PCD進行監測•·◕•☁,應將官腔生物PCD放置於滅菌器內難滅菌的部位(按照生產廠家說明書建議•·◕•☁,遠離甲醛注入口)╃↟。滅菌週期完成後 立即將官腔生物PCD從滅菌器中取出•·◕•☁,生物指示物應放置56℃±2℃培養7d(或遵循產品說明書)•·◕•☁,觀察培養結果╃↟。並設陽性對照和陰性對照(自含式生物指示物不用設陰性對照)╃↟。
E.3非官腔生物監測包的監測方法
滅菌非官腔機械時•·◕•☁,應使用非官腔生物監測包進行監測•·◕•☁,應將生物指示物置於紙塑包裝袋內•·◕•☁,密封式包裝後•·◕•☁,放置於滅菌器內難滅菌的部位(按照生產廠家說明書建議•·◕•☁,遠離甲醛注入口)╃↟。滅菌週期完成後立即將非官腔生物監測包從滅菌器中取出•·◕•☁,生物指示物應放置56℃±2℃培養7d(或遵循產品說明書)•·◕•☁,觀察培養結果╃↟。並設陽性對照和陰性對照(自含式生物指示物不用設陰性對照)╃↟。
E.4結果判定
陽性對照組培養陽性•·◕•☁,陰性對照組培養陰性•·◕•☁,實驗組培養陰性•·◕•☁,判定為滅菌合格╃↟。陽性對照組培養陽性•·◕•☁,陰性對照組培養陰性•·◕•☁,實驗組培養陽性•·◕•☁,判定為滅菌失敗•·◕•☁,同時應進一步鑑定實驗組陽性的細菌是否為指示菌或汙染所致╃↟。
2.4環氧乙烷氣體滅菌的效果監測
2.4.1環氧乙烷氣體滅菌的物理監測法•│、化學監測法和生物監測法•·◕•☁,應遵循WS 310.3的要求╃↟。
2.4.2常規生物測試包的製作方法如下│↟•₪·:
a)標準指示菌株│↟•₪·: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孢•·◕•☁,菌片含菌量符合國家標準╃↟。
b)常規生物測試包的製作方法│↟•₪·:取一個20ml無菌注射器•·◕•☁,去掉針頭•·◕•☁,拔出針栓•·◕•☁,將標準生物指示菌放入針筒內•·◕•☁,帶孔的塑膠帽應朝向針頭處•·◕•☁,再將注射器的針栓插回針筒(注意不要碰及生物指示物)•·◕•☁,之後用一條全棉小毛巾兩層包裹•·◕•☁,置於紙塑包裝袋中•·◕•☁,封裝╃↟。
c)監測方法│↟•₪·:將常規生物測試包放在滅菌器難滅菌的部位(整個裝載滅菌包的中心部位)╃↟。滅菌週期完成後應立即取出指示菌片接種於含有複方中和劑的0.5%的葡萄糖肉湯培養基管中•·◕•☁,36℃±1℃培養7天(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應遵循產品說明)•·◕•☁,觀察培養基顏色變化╃↟。同時設陽性對照╃↟。
d)結果判定│↟•₪·:養心對照組培養陽性•·◕•☁,實驗組培養陰性•·◕•☁,判定為滅菌合格╃↟。陽性對照組培養陽性•·◕•☁,實驗組培養養性•·◕•☁,則滅菌不合格;同時應進一步鑑定實驗組陽性的細菌是否為指示菌或是汙染所致;
e)注意事項│↟•₪·:監測所用菌片應取得衛生部消毒產品衛生許可批件•·◕•☁,並在有效期內使用╃↟。0
3.紫外線消毒效果監測
3.1紫外線輻照度值得測定
3.1.1監測方法
3.1.1.1紫外線輻照計測定法
開啟紫外燈5min後•·◕•☁,將測定波長為253.7mm的紫外線輻照計探頭置於被檢紫外線燈下垂直距離1m的中央處•·◕•☁,特殊紫外線燈在推薦使用的距離處測定•·◕•☁,待儀表穩定後•·◕•☁,所示資料即為該紫外線燈的輻照度值╃↟。
3.1.1.2紫外線強度照射指示卡監測法
開啟紫外線燈5min後•·◕•☁,將指示卡置於紫外燈下垂直距離1m處•·◕•☁,有圖案一面朝上•·◕•☁,照射1min•·◕•☁,紫外線照射後•·◕•☁,觀察指示卡色塊的顏色•·◕•☁,將其與標準色塊比較•·◕•☁,讀出照射強度╃↟。
3.1.2結果判定
普通30 W直管型紫外線燈•·◕•☁,新燈管的輻照強度應符合GB 19258 要求;使用中紫外線燈輻照強度≥70μW/cm²為合格•·◕•☁,30 W高強度紫外線新登的輻照強度≥1810μW/cm²為合格╃↟。
3.1.3注意事項
測定時電壓220V±5V•·◕•☁,溫度20℃-25℃•·◕•☁,相對溼度<60%•·◕•☁,紫外線輻照計應在計量部門檢定的有效期內使用•·◕•☁,指示卡應獲得衛生部消毒產品衛生許可批件•·◕•☁,並在有效期內使用╃↟。
3.2生物監測法
空氣消毒的效果監測 按A.6的要求執行╃↟。
3.3注意事項
3.3.1紫外線燈在投放市場前應按照衛生部有關規定進行產品衛生安全評價╃↟。
3.3.2紫外線消毒效果監測時•·◕•☁,取樣液(平板)中不加中和劑╃↟。
4.手和皮膚消毒效果監測
4.1 手的消毒效果監測
應遵循WS/T313 的要求
衛生手消毒•·◕•☁,監測的細菌菌落數總數≤10cfu/ cm2
外科手消毒•·◕•☁,•·◕•☁,監測的細菌菌落數總數≤5cfu/ cm2
4.2 皮膚的消毒效果監測
4.2.1取樣時間
按照產品說明規定的作用時間•·◕•☁,達到消毒效果後及時取樣╃↟。
4.2.2取樣方法
用5cm×5cm的滅菌規格板•·◕•☁,放在被檢皮膚處•·◕•☁,用浸有含相應中和劑的無菌洗脫液的棉拭子1支•·◕•☁,在規格板內橫豎往返均勻塗擦各5次•·◕•☁,並隨之轉動棉拭子•·◕•☁,減去手接觸部位後•·◕•☁,將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應中和劑的無菌洗脫液的試管內•·◕•☁,及時送檢╃↟。不規則的皮膚可用棉拭子直接塗擦取樣╃↟。
手的取樣:被檢人五指併攏•·◕•☁,用浸有含相應中和劑的無菌洗脫液的棉拭子在雙手指屈面從指根到指端往返塗擦 2 次•·◕•☁,並隨之轉動取樣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觸部位•·◕•☁,將棉拭子投入 10ml 含相應中和劑的無菌洗脫液試管內•·◕•☁,立即送檢╃↟。
皮膚粘膜取樣:用 5cm×5cm 的標準滅菌規格板•·◕•☁,放在被檢皮膚處•·◕•☁,用浸有含相應中和劑的無菌洗脫液的棉拭子 1 支•·◕•☁,在規格板內橫豎往返均勻塗擦各 5 次•·◕•☁,並隨之轉動棉拭子•·◕•☁,剪去手接觸部位後•·◕•☁,將棉拭子投入 10ml 含相應中和劑的無菌洗脫液的試管內•·◕•☁,立即送檢╃↟。不規則的粘膜皮膚處可用棉拭子直接塗擦取樣╃↟。
4.2.3檢測方法
將取樣管在混勻器上振盪20s或用力振打80次•·◕•☁,用無菌吸管吸取1.0ml待檢樣品按種於滅菌平皿•·◕•☁,每一樣本接種2個平皿•·◕•☁,平皿內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營養瓊脂15ml-18ml•·◕•☁,邊傾注邊搖勻•·◕•☁,待瓊脂凝固•·◕•☁,置36℃±1℃培養48h•·◕•☁,計數菌落數╃↟。
細菌菌落總數計算方法見式│↟•₪·:
……
4.2.4結果判定
皮膚消毒效果的判定標準應遵循WS/T 313中外科手消毒衛生標準╃↟。
4.2.5 注意事項
取樣皮膚表面不足5cm×5cm•·◕•☁,可用相應面積的規格板取樣╃↟。
5.空氣的消毒效果監測
5.1取樣時間
採用潔淨技術淨化空氣的房間在潔淨系統自淨後與從事醫療活動前取樣•·◕•☁,為採用潔淨技術淨化空氣的房間在消毒或規定的通風換氣後與從事醫療活動前取樣•·◕•☁,或懷疑與醫院感染暴發有關時取樣╃↟。
5.2 檢測方法
5.2.1潔淨手術部(室)及其他潔淨用房可選沉降法或浮游菌法•·◕•☁,參照GB 50333要求進行監測╃↟。浮游菌法可選擇六級撞擊式空氣取樣器或其他經驗證的空氣取樣器╃↟。監測時將取樣器置於室內中央0.8m-1.5m高度•·◕•☁,按取樣器使用說明操作•·◕•☁,每次取樣時間不應超過30min•·◕•☁,房間面積>10m²者•·◕•☁,每增加10m²增設一個取樣點╃↟。
5.2.2 未採用潔淨技術淨化空氣的房間採用沉降法│↟•₪·:室內面積室內面積≤30 m2設室內•│、中和•│、外對角線三點•·◕•☁,內外點應距牆壁1m處•·◕•☁,室內面積>30 m2•·◕•☁,設四角及中央五點•·◕•☁,四角的布點位置應距牆壁1m處╃↟。將普通營養瓊脂平皿放置各取樣點•·◕•☁,取樣高度為距地面0.8m-1.5m•·◕•☁,取樣時將平皿蓋開啟•·◕•☁,扣放於平皿旁•·◕•☁,暴露規定時間後蓋上平皿蓋及時送檢╃↟。
5.2.3將送檢平皿置36℃±1℃恆溫箱培養48h•·◕•☁,計數菌落數╃↟。若懷疑與醫院感染暴發有關時•·◕•☁,進行目標微生物的檢測╃↟。
5.3 結果計算
5.3.1 沉降法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數報告│↟•₪·:CFU/(皿﹒暴露時間)
5.3.2 浮游菌法計算公式見式│↟•₪·:
空氣中菌落總數(CFU/m3) ……
5.4 結果判定
5.4.1潔淨手術部(室)和其他潔淨場所•·◕•☁,空氣中的細菌菌落總數要求應遵循GB 50333╃↟。
5.4.2非潔淨手術部(室)•│、非潔淨骨髓移植病房•│、產房•│、導管室•│、新生兒室•│、燒傷病房•│、重症監護病房•│、血液病病區空氣中的細菌菌落總數≤4CFU/(15min﹒直徑9cm平皿)╃↟。
5.4.3 兒科病房•│、母嬰同室•│、婦產科檢查室•│、人流室•│、治療室•│、注射室•│、換藥室•│、輸血科•│、消毒供應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診室•│、化驗室•│、各類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門診及其病房空氣中的細菌菌落總數≤4CFU/(5min﹒直徑9cm平皿)╃↟。
5.5注意事項
取樣前•·◕•☁,關閉門窗•·◕•☁,在無人走動的情況下•·◕•☁,靜止10min後取樣╃↟。